讲座论坛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老师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以“物派的时态”为主题的讲座

发布者:潘 发布时间:2021-10-20

10月20日下午2:00在艺术楼报告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老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物派的时态”为主题的讲座。

1.jpg

讲座开始前,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梅法钗老师对刘旭光老师进行了介绍并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对本次讲座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梅法钗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2.jpg

 刘旭光老师围绕“物派”一词展开演讲。"物派"(Mono-Ha)是发生于1968~1971年间的一个日本现代艺术现象。当时作为物派艺术家反对抄袭西方的艺术,反对高物化社会对人们的束缚,强调物质的本体性和东方性,他们的口号是创造亚洲的艺术。同时延续日本美术的线索,也表示不同的时间和方式。物派的艺术家从作品反应出超越个体为中心,将艺术的话语交给了物质本身。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中获取物质和物体的同时,强调了事物的存在并赋予它艺术家的知觉,重视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物体和物质表面的空间,物体和物质的“场”的关系。

刘旭光老师在演讲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组用木材、钢铁、棉花、卵石、油泥、木炭等的作品,物派艺术家的作品是将“物”的自然属性和自然审美放大成可以被欣赏的对象。在运用这些自然元素的基本语言,抛开人类赋予它们的各种意义和价值,直接而含蓄地将这些天然材料的真正属性。在尊重自然物的前提下,尊重“物”本身的属性,并将其恢复成自然的状态,保存并尊重其天然性,而使得“物性”被放大,被重视,被扩大,被展现,被瞩目,被尊重,被认真对待。这一事实与物质主义在美术的概念中不可或缺,物质本身形成美术作品的基础。怀疑美术中的表现内容和造型等既成的要素,将其剥下就可以达到物质的革命。进入物质的空间,从根本上重新审视美术是美术活动的极限化,这种探究既有艺术家独立感知而产生,也有艺术家之间相互触发而形成,艺术家的各种探究相互交叉促进了物派运动的展开。

3.jpg

刘旭光老师在后续演讲过程中提到了日本的现代艺术有三种时态,即具体派、物派、后物派。具体派偏重于身体行动,在严酷的现代中生存下来创作尚未存在的艺术,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做出贡献。而物派则偏向于运用材料来创作,用自然的材料来制作属于一个时代的作品。后物派在物派的基础上加上了更深层次的创造。物派用最为单纯物的语言表达出物质的空间关系,存在和经验,创作出具有东方性当代艺术。后物派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延伸了物派,表现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直接。具体派、物派、后物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风格以及其内涵,刘旭光教授通过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带我们感悟了其中门道。洞察力。

4.jpg

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此次讲座圆满结束。刘旭光教授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物派,以及不同时态的不同派别。同学们通过此次讲座,一定对“物派”一词有所了解,再次感谢刘旭光教授的精彩演讲

 

简介:刘旭光(1958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早年留日并接触物派艺术,研究东方思想在易经的数术和阴阳维度空间中得到启发创造质觉美术理论,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探索形质与介质的语言和视觉中的可能性;从视觉的物质性媒介到数字媒介表达方式中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并以质觉理论为基础指导创作。


Copyright © 1999-2024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 技术支持:数字引擎
地址:慈溪市白沙路街道文蔚路521号 邮编:315300 电话:0574-876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