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论坛

讲座预告|江黎:产品设计与可持续设计

发布者:潘 发布时间:2023-02-26

微信图片_20230306111930(1).png

主办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讲座时间:3月1日周三13:30

讲座地点:艺术楼报告厅

微信图片_20230306111936.jpg

江黎简历:

1959.4.21出生南京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教授

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创办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创始人


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

郑可工作室 装饰雕塑专业

1982-1988年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工艺美术师

1984-1986年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邀请郑可先生为行业开办模具培训班,借调该培训班任教师

1986-1988年兼职《中国美术报》工艺版特约编辑兼记者

1988-1991年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研修木漆工艺

1992-1994年日本奈良国立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取得日本政府奖学金,攻读美术教育学,获硕士学位

1994-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设计学院第九工作室导师


主要业绩:

2002-2017年间,主持策划主持1-7届《为坐而设计》国际设计大奖赛及参赛作品展,暨同期国际设计师作品邀请展

2014-2018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手工产业生态调研及地方政策建议》


主要著作:

《技艺的穿越》、《椅子的变异——超越概念》、《为坐而设计》、《回归原点——为坐而设计》等


江黎家具作品说明

微信图片_20230306111941.png

《椅》

1200×550×600  座高:450

材料:楸木、天然大漆

2004年作

将椅子当成艺术来做,是很过瘾的事,对于郁金香花朵的形态的意象表达,是这把椅子想要追求的美感。


微信图片_20230306111948.png

《座》  

600×550×450  座高:430

材料:楸木、天然大漆

2005年作  

树木是有它自然生命的形态,在采用它的时候,总存有不忍破坏它的原貌,所以保留树皮原状,木的纹理,表面只擦拭大漆(中国最古老的天然涂料)都是为了能把“自然”留下。卯榫结构是最适于木作,卯榫的契合犹如人生。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06.png

《玫瑰绽放》

一粒种子在萌发时,她既要向地下生根,又要向上顶出地面发芽生长;她长出来的叶子是美的,开出来的花和花瓣更加美丽。坐在花瓣一样的椅子上喝茶聊天,心情会怎样?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11.png

《马背上的骑士》

(高)1100×400×300  座高750

(中)600×500×300   座高450

(低)500×450×300   座高300

材料: 藤

2006年作

我们的祖先有骑在马背上游走天下的传统。现在虽然有汽车、火车、飞机代替马来实现人们游走天下的梦想;但是骑着坐总能不经意地唤醒对昔日富有诗意的浪漫自在生活的体味。

换一种坐姿吧,放松一下你紧张的情绪。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16.png

《翼》  

600×800×500

材料:  木、天然大漆

2007年作  

器用是人类造物的原本目的,现在的器物多了许多含义。一段时间里我总想尝试把传统的器物形制做一些打破:比如把椅子的靠背和坐面做一种分离、把不能断的横梁中间断掉、把一个桌面之间截断……总之,就想把该是一个完整合理的面或一根梁打破它,但用的功能限定它必须是能够器用的。我希望能发现另一种支撑它的方式,并且能够呈现出另一个姿态。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21.png

《断梁椅(方缺)》  

600×550×500  450×550×500  座高:450

材料: 木、漆    

2003年作

在建筑上“断梁”会坍塌是常识,这件作品就想试试让每一根梁中间是断的,它会怎样?

这组坐具所呈现的方形,表面上看是规规矩矩的形,可一旦有了缺口就表明了破格,出轨、挣脱、求生……有时很像人的生存状态;也像不破不立的辩证法则。

在方形框架的内折角处采用了传统家具中常用的方式以加固结构的支撑力度;采用现代材料有机玻璃做坐面是因为它的通透和温性(相对于玻璃)与木材料有相似的触感。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26.png

《桶椅》

 700×600×500   座高:400

材料: 木、天然大漆

2009年作

木桶是过去人家常用的生活用品,现在较少使用,但木桶的造型一直留在记忆中。借木桶型的元素,尝试似半球形不稳定感的坐具是我九十年代初的设计命题,此为再次的实验。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30.png

《忆幼年》

600×550×420   

材料:旧童车椅、软包

2010作

大约40年前的幼儿坐着这样的童车慢慢长大,这勾起了对它再设计,目的是留下些许过往的怀念。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34.png

《轮与座》

650×750×450   

材料:旧木推车轮、旧拖拉机轮胎、旧木条凳

2010作

废旧木质车的使用历史有几千年,从这个木轮子上我找到一些前人的生活信息和智慧。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39.png

《卖座》

750×600×1000

材料:旧购物车、软包

2010年作

超市是现代百货商场卖货的一种模式,购物车是这一消费模式的产物,消费时代什么都可以卖,可以交易吗?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43.png

《骑座》

600×350×900

材料:报废汽车轮毂、摩托车座垫

汽车工业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便利,报废汽车被拆解后成为回收废铁,但如果把这些还有着很好材质性能的部件再利用转换其它用途,则能成为有很好功能的物件。基于这个低碳产业的观念,意在唤醒对废 弃物再利用的觉悟。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48.png

《亲子座》

850×1000×1200 

材料:报废汽车轮毂、面包车座

报废小客车上的座椅和固定折叠凳是一组配套设施,只要配上新的座套,就焕然一新,用废汽车轮毂做椅子腿,是否像坐在游乐园的椅子里?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52.png

《推座》

 1150×800×1000 

 材料:废手推车、软包 

 2010年作

 一个破旧的手推车,锯掉一半的车身,加上坐垫和靠垫成为一张可以推着走的扶手椅。它一直放在我的办公室里,坐上去很舒服。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056.png

《弹簧吧凳》

450×400×900  

材料:马桶盖、旧弹簧、废铁圈

2010年作

在旧货市场发现一批不知从什么机器上拆解下来的巨大弹簧,正好是吧凳的尺寸,坚固结实,还微微有一点颤抖的弹性,木质马桶盖正好是绝好的座面,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这款吧凳做了十几把,在2010上海世博会的城市示范区,用于伦敦零碳馆里的酒吧厅。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101.png

《不分彼此?》

 2100×1800×600 

材料:木、纤维、金属 

 2008年作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

人有妄想,总想把某一天或某一个时刻的特殊感觉留下,甚至想让时间不走,永远停止在某一个时刻上。人形为一个表象,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有时候是模糊的,但内核是能够感知到其中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104.png

《环扣》 

800×750×850

材料:木,漆 

2001作

人生的历程有不同的转折,每一次转折都与过去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环套一环如同环扣,紧紧地锁铐在一起,无法将它们割裂。

这件作品是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几何体插接在一起,凝聚成一个有着体量和重量感的实体。在造型结构上,运用卯榫插接的特点,表达对人生的一种认识。


微信图片_20230306112109.png

《律》 

 1200×1100×1000 

材料:木、漆

 2000年作

周而复始的日子,规律秩序的生活状态,使我逐渐喜欢用有规则的、简捷的、直线条的语言来构筑我内心的感受。如果在有秩序的空间和形体中,能产生些许视觉上的变化,会叫我倍感生趣和动心。

Copyright © 1999-2024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 技术支持:数字引擎
地址:慈溪市白沙路街道文蔚路521号 邮编:315300 电话:0574-87600579